Friday, September 18, 2015

『四大五陰八苦熾盛,無漏法髓慧解資糧,見聞思修在人群中。』



 
『四大』:地、水、火、風。天下所有的物質都是這『四大』假合,才能成就我們所見的形形色色。
 
『五陰』,也就是『五蘊』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沒有離開。
 
從生老病死,人生的大事,這輩子我們一直集啊集,集了很多善惡業。或者是有了因緣,培養我們的心態慢慢去除煩惱,回歸了菩提覺道,對人生道理看得清楚,能瞭解,已經減除了很多的煩惱,也消除了過去生帶來的因緣。
 
待人寬一寸、退一步,所以過去生中所結的緣,這輩子有寬、有讓,就能夠減少惡緣。而我們寬心待人,應該也是增長了福緣,減惡增福。這可能也是我們這輩子來人間很有幸,有好緣聞佛法。但是,多數的人沒有聽到佛法,就是隨著過去帶來的業力種子,在人與人之間不知又製造多少的惡業,彼此之間的惡緣,就將這些因緣種子落入了業識,再帶過去未來生。未來生就是我們這輩子所帶去的,所以不離開了這個『八苦』。
 
這輩子有八苦——生、老、病、死,就四苦了;求不得、怨憎會、愛別離,也是苦;再者『五陰熾盛』會合起來到業識,這輩子捨不開,那個習氣還是落入意識裡面。就如過去生也是這樣帶來的業,也是這樣隨著那個境界,接受依報、正報。人生就是這樣在『四大五陰八苦』之中。唉呀,苦不堪啊!
 
再來,『無漏法髓慧解資糧』。我們若能夠透徹瞭解,人生就是這樣在循環,在『四大五陰』,人生的過程不離『八苦熾盛』,又增加不斷的造業,起心動念。我們已經知道了,知道之後,開始我們要決心,要發心。發心要修行,要聽法,聽法入心,要好好聞思修。
 
善的方向,我們應該如何受持;惡的方向,我們要怎麼樣預防。所以我們必定要戒、定、慧。聽到不能做的事情,一點點都不能起心動念。真的將法入心,法入了心,就不要再讓它漏掉了,因為法就是成長我們的慧命,所以說『無漏法髓』。
 
『漏』,就是煩惱;有煩惱叫做『有漏』。因為煩惱,我們就沒有專心在聽法,即使聽了,也沒有將法放在心裡,所以就是『漏』,漏掉了。因為有煩惱,法沒入心,入了心也放不住,所以就漏掉。
 
我們現在要聞法。看我們現在的社區道場,同在這個時候,聽法的人也很多。大家都是清晨三四點就起床了,天色未亮,不論颳風下雨,冬天冷颼颼,同樣是一早就出門,這樣來聽法。在這個時間聽了之後,是不是法有放在心裡呢?不過,我也很相信,既然願意這麼早就出門,精進不間斷,相信這群菩薩聞法應該是無漏,而且法應該在心裡。
 
法在我們心裡,叫做法髓,這樣就能『慧解資糧』。這個法髓入心,增長我們的慧命,這個慧命讓我們能夠瞭解天下事,讓我們能夠和宇宙虛空完全接合,我們既瞭解,就能夠解除欲心,也就不會受到外面的境界、種種的物質誘引。
 
我們能夠與大乾坤會合,心開闊了,就不會受煩惱無明障礙,所以『慧解』。對物質,我們透徹瞭解,對天地萬物一切的法,無不都包容在我們的心裡,所以『慧解』。這個慧解的資糧是什麼呢?就是法。所以法一定要入心。
 
我們要『見聞思修』。我們日常的生活中,這個身體『四大五陰』,接觸到外面一切境界,就如現在我在說話,你們的耳根來聽我的聲音,能夠解,入你們的心裡,這就是要有『見』。有『見』,再有『聞』,有真正看到為證,真正是在這個時候,師父在說話,那個聲音聽進去了。
 
法聽進去了,要好好用心接受,『見聞思修在人群中』。這樣我們彼此之間更加重視法,才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顯示出佛法對人間的效用,所以我們要用心。
 
總而言之,學佛真的要用心。日常生活中,我們一早起來,眼睛睜開,身體與境界就開始接觸了,『四大五陰八苦熾盛』,我們必定要緊緊牢記。我們要好好『無漏法髓慧解資糧』,要好好吸收,在日常生活中,善惡緣要懂得選擇。『見聞思修在人群中』,人群中好修行。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。
 

Tuesday, September 13, 2011

标题:「轉載」介紹電影---心靈補手

愛是藝術,需要學習,才能培養;愛是生命,需要時間,才能成長;愛要接納,需要瞭解,才能適應;愛是滿足,需要雙方,才能共享;愛是給予,需要犧牲,才能獲得;愛是責任,需要付出,才能要求。看完了《心靈捕手》,我的內心有著極大的感動,我也對自己重新做了一番觀照。




  電影中的主角威爾,是一名天才少年,然而他卻有著不願被他人探知的一面,那就他的內心,威爾的內心是很脆弱的,他恐懼、擔心、害怕並認為親人是不可靠的,因為親人會拋棄他。原來小時候的威爾,是活在家庭暴力的陰影之下,有時候,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?但是大人們總會對他拳腳相向,這其實是非常可憐的。一開始我看到的威爾,是自卑、孤單、需愛被愛的,他將自己關在一間堆滿書籍的房間內看書,從書中找到他的知識,然而,書並不會跟他對話,不會回應他,所以他仍是寂寞的。



  片子的一開頭是主角坐擁書城的畫面,書房內的光線是幽暗的,且主角的四周圍都是書,他對於藝術、文學、歷史…等各方面的書籍都有接觸及涉略,例如他第一次和女主角在酒吧中見面時,他賣弄出自己淵博的知識學問,他也說的頭頭是道,還有在他和所有的心理醫生見面時,都引用出自己從書本中歸納出來的理論,甚至藉此來排拒接受心理治療,威爾和尚恩第一次見面之時,用尚恩的畫作說出尚恩並不愛他的妻子,並且令尚恩覺得威爾在污辱他的愛妻,最後,尚恩非常生氣地將威爾趕出他的研究室,尚恩喪妻的痛苦我們誰都無法真正地理解。也許威爾說中了尚恩內心大多數真正地感受,例如尚恩的確是需要一個港灣讓他得以停泊,可是他仍是愛著他的妻子,所以當下一次他們見面之時,尚恩告訴威爾:「問愛情,你會引述十四行詩,但你從沒看過女人的脆弱、知道她能以雙眼擊倒你,感覺上帝讓天使為你下凡,她能從地獄救出你。你不了解她當天使的滋味,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。唯有愛別人勝於自己才能體會,我懷疑你敢那樣愛人。」因為怕自己被拋棄,所以威爾害怕被別人知道他內心真正的感情,但是尚恩鼓勵著威爾,要勇於去嘗試,不要害怕失敗。最後,威爾也開始為自己的工作去做了面試,並且去追求他曾經放手的幸福,電影的最後,威爾的四周不再被冷冰冰的書籍所包圍,而是開著車在一條光明開闊的大馬路上。他要「試」著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。



  威爾對尚恩輔導的首要目標便是要讓威爾學著如何去「相信」別人,信任是突破被輔導人心防的關鍵,因為信任輔導員,被輔導的人才會對輔導員坦誠說真話。威爾起初其實非常不願意談自己,甚至還想逃避,可是尚恩用著耐心去等他談,並對他說:「如果你願意的話,我可以加入。」尚恩給威爾自省的機會,甚至對於威爾一開始的無禮予以原諒,尚恩知道威爾是不信任人的,他並不非常願意分享自己的內心世界,所以一開始才會顧左右而言他,不停的換話題,以掩飾自己內心的驚慌,但路是無限的寬廣,愛是無盡的包容,給孩子機會、包容他,他才能走出陰鬱的角落,他才能學著如何去信任真正關心他的人。



  另外,片中的威爾有一些「非理性信念」,他認為:別人拋棄我之前,我要先拋棄別人。如此一來他就永遠不會被拋棄,他認為人是不可以輕易相信的,凡事只要有開始就一定可能會失敗,他認為知識就是一切,所以威爾只和書做朋友,這些都是不合於常規、不是很理性的想法。然而,這都是他成長的環境所讓他感受到的,從小他就遭受到家暴,並且他是一個被親人拒絕的孩子,他認為大家都不愛他、都拋棄他,他是非常脆弱的,因為這些非理性的信念,導致他不願意對女友說愛她,縱使他的內心也同樣被撕裂著。這同時他必須要跨越的障礙,他有防衛心理、會躲避人群,只願與書為伍,威爾極需要被關愛的,然而藥治癒他受過傷的內心卻又是如此的不容易。一開始藍勃以他專業的眼光請了一些外人所謂的專家替威爾做治療,對第一位心理醫生,威爾先假裝順從、合作,健談來使諮商員以為他已進入狀況,然後威爾再以不甚妥當的言詞激怒了諮商員。第二次藍勃請來了專業的催眠治療大師,威爾先假裝已被催眠,並開始進行自由聯想,誤導諮商員,繼而胡扯一通,讓諮商員不知所措。直到尚恩的出現,威爾才真正地打開心防,尚恩用他的關心取代所有的諮商技巧,尚恩跟威爾第一次見面時,尚恩要求清場,讓威爾感受到能保有隱私的安全感,尚恩依著威爾有興趣的話題繼續跟他討論下去,說話也模仿著他,讓威爾不覺得他是一個心理治療師,而像是一個跟他談天的朋友,並企圖建立起兩人的關係。第二次他們相約在風景優美且溫馨動人的湖邊談話,雖然第一次的見面是非常不愉快的結束了,可是尚恩仍願意給威爾訴說的機會,他告訴威爾,書中有很多的知識,但是和人的相處更需要學習,他看不出威爾的聰明自信,只看到他被嚇壞的狂妄,只要威爾願意敞開心防,他隨時都可以加入。尚恩是尊重威爾的,他希望威爾能和他合作一起共同解決問題,合作意味著平等、互相包容接納,而且是要共同積極參與的,如果只有單方面的積極是沒有用的,所以尚恩希望威爾與他一起努力。同時尚恩也說出了自己的喪妻之痛、自己內心的脆弱與害怕,尚恩說出了自己的秘密,並且也希望威爾能嘗試著去說出並承認自己內心的恐懼,只有勇於面對,問題才會被解決,最後尚恩離開了湖邊,給了威爾考慮省思的機會。



  到了第三次的見面,兩個人都保持著沉默,尚恩尊重威爾有不開口的權利,畢竟一時之間要一個人突破心防是相當不簡單的,然而沉默不代表沒有,沉默逼著威爾去思考著必須要做一些事情來改變現狀,讓威爾嘗試著面對自我的問題。到了第四次的會面,開頭雖然依舊保持著沉默,最後威爾終於打破了沉默,願意開口,尚恩開始導引著威爾,並且告訴威爾他的問題在於不想與人建立親密關係,是因為怕別人認清他的一切。第五次見面時,尚恩先說出自己和妻子相戀的過程,也說出妻子的不完美,尚恩自我接露,表達出他的誠意跟開放,增進和威爾的親密感。尚恩說:「沒有完美的人,但是我們卻可以找到配合自己的人。」是啊!人總是會追求完美,並希冀夢想永遠不會幻滅,可是,人並不是十全十美的,如果因為害怕希望幻滅,而拒絕去接受他人,那麼許多的幸福,就會和我們錯身而過,多可惜啊!



  在第六次見面時,尚恩問威爾:「What do you want?」如此簡單的問題威爾卻答不出來,我們常花太多時間來應付沿途上的問題,而忘了我們為什麼要走這條路,結果對於真正重要的,反而模糊不清。尚恩又問威爾:「你心靈的朋友在哪裡?」尚恩不希望威爾一輩子都不做改變,他希望威爾不要將自己的自甘墮落合理化,他要威爾面對真正的自我,最後尚恩生氣地趕走威爾,他要威爾對自己負責任,而不是一味地逃避。尚恩相信案主也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,輔導不是代為做決定,而是幫助案主看清自己的問題,了解他自己所有的資源,協助他自我選擇,自我決定並自我負責。



  第七次見面之時,威爾看到了兩位老師因故在爭吵,在藍勃離開之後,尚恩不斷地對威爾說:「這不是你的錯!」(It's not your fault!)終讓威爾無法抑制而大哭,這句話非常地令我感動,阿德勒說:「沒有任何孩子是沒有希望的,除非您告訴他:您失敗了,您是失敗者。」有時候大人會將錯誤推在孩子身上,讓孩子來承擔錯過,可是孩子卻是無辜的,因為從小的時候開始,大人們都將錯誤推在威爾的身上,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受到影響,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也不會深思熟慮,反正不管我做了什麼,都是不對的,為什麼還要在乎呢?有時候,摸摸孩子的頭,一個讚許的眼神勝過打和罵,要孩子不說謊,就要容忍他在說謊後的誠實;要孩子不犯錯,最好的辦法就是寬恕他所犯的錯。而受過創傷的孩子也要敞開自己的心胸,才能感受到身邊週遭的愛,不要一味地去拒絕別人真心的關懷。



  在最後一次的面談裡,他們倆的談話彷彿多年的好友,威爾已發現自己具有思考、選擇、做決定的需要與權利,不再受制於兒時的挫敗經驗,重拾自我價值。而尚恩也再次問威爾:「那是你想要的嗎?」當威爾重拾自我價值之後,兩人便依依不捨的結束了諮商了。尚恩是威爾的心靈捕手,他幫助了威爾走出封閉的自我,讓他勇於去面對人生,對自己負責。



  我認為尚恩的諮商是成功的,尚恩用同理心、真誠地去對待威爾,鼓勵著孩子要去試、要去面對自己的問題,最後威爾開著自己的車,去追尋自己的幸福。他不再害怕被別人拋棄,他相信自己所愛的人。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之中,難免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,可是我會選擇勇敢地面對困境,我的樂觀是因為無法逃避,因為既然都發生了,何不以更積極、更樂觀的心去面對,我堅信人生處處都是希望。最後我以傑克遜布郎的話作為結尾:「生命不會求我們成為最好的,只求我們做最大的努力。」人生難免會受到傷害,遇到灰暗的陰天,可是我們仍要走自己的路,盡最大的努力,讓自己能活得更用力,更活出生命的美麗。

Wednesday, August 3, 2011

嚴長壽:教育應該不一樣

「教育不是後照鏡,而是探照鏡,我們不要為孩子規畫未來的事,而是要有開放的空間及國際觀的學習、真正的學習是發現問題,然後去『找答案』,而不是『答答案』。」這是嚴長壽對目前的教育模式,發人省思的一段話。

為教育理念勤奔走 不遺餘力
「公益平台基金會」董事長嚴長壽,於6月25日受邀於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擔綱講座,以「教育應該不一樣」為題,提出他對臺灣教育體系的觀察、憂心與建議,吸引550位關心教育的學生、家長、教育工作者聆聽。

講座由天下文化出版社林天來總經理主持,他引言介紹:嚴長壽用觀光與世界做朋友,慈濟以慈善走出世界。在人文關懷、藝術培養、品德教育,其理念與慈濟證嚴上人很貼近,他們都是台灣最好的品牌,臺灣何其有幸有他們。

年過六十人稱「嚴總裁」的嚴長壽,生命歷程豐富,累積了很多經驗,用溫文誠懇的態度分享、回饋,他說:「挑戰自我、常保熱忱,面對挫折是很好的學習機會,用正面學習的態度,放下執著煩惱。」而他最喜歡「甘願做歡喜受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」,兩句《靜思語》讓他茅塞頓開。


做貴人、當天使 找到自信熱忱

「受好教育不見得有好工作與好的未來,所以要做自己的貴人,知道自己的長處,找到自己的方向,不要只在乎外面及父母的看法,而忽略經營自己的一方之地。面對挫折要有療癒的能力,即使是平凡的人生,也不要只是做平庸的人。」嚴長壽期許年輕人,不只做自己的天使,還要做別人生命中的天使,幫助別人找到自信與熱忱。

談及家長面對教育的態度,嚴長壽難掩擔憂:「有些家長只求讓自己孩子有安定的生活、穩定的未來,抹煞了學子的熱忱與使命感。」家長認為傳統的考試是最公平、放心的方法,但考試考不出對國家的熱忱、使命感。

點燃希望之燭 定位生命價值

嚴長壽說,小孩除了考試,生活以外的事物與學習都不知道,未來的世界不能靠考試創造的。「我們慣用填壓式的教法,是無法點亮孩子的天賦與優勢,因為教育不是倒滿一壺水,而是點亮一根蠟燭。而許多父母都認為讀書是唯一的方法和管道,怕輸在起跑點,卻沒贏在人生的最終點。」

傳統的考試教育,只是表現強記的能力,而限縮了孩子其他發展的能力,讓年輕人看不到藝術、人文等。嚴長壽談到,用技術和英數理化來量化教育,孩子長大後無法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。反觀德國、芬蘭……等國家,他們重視學生的天賦、熱忱、溝通能力,及創作思考的能力,從中找到自己的真實價值,這也是社會的核心價值。
嚴長壽認為,教育應該回歸初衷,用啟發式教育使學生有思考空間,明白自己扎實的內容及力量在那裡。

聆聽的會眾非常踴躍,約有五百五十位,其中有校長、老師、家長、學生等,可見大家對教育的關心。(攝影者:潘道清,地點:慈濟人文志業中心,日期:2011/06/25)

教育新思維 開放空間國際觀

對於教育我們應該要有新的覺醒,嚴長壽如此說道。

教育不是後照鏡,是探照鏡,我們不要為孩子規畫未來的事,而是要有開放的空間及國際觀的學習,真正的學習是「發現問題找答案」,而不是「答答案」。嚴長壽認為,用啟發式的教育打破僵化的教育,讓年輕人有挑戰問題的能力,走向國際帶向未來。
如何讓台灣不一樣?嚴長壽認為,必須從藝術美學改變觀念及態度。個人除了滿足所擁有的,還要找到人生真正的價值;傾聽、找到自己的優勢及核心價值,全心全意的付出,無所求地影響、照顧社會 ,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飽滿。

嚴長壽用「無可救藥」的熱忱、敏銳觀察力及使命感,驅動自己為台灣教育繼續努力。近來出版《教育應該不一樣》一書,透過著作他呼籲大家,因為一念之轉、一步之遙,真正的讓台灣變得不一樣。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】

Friday, July 15, 2011

教育要從心做起

上人說:「教育要從心做起。」教育是慧命的磐石,也是道德文化的基石。上人期待台灣的教育,能在人文道德上更往下扎根,除了學習西方的學術,更要鞏固自己的道德文化。慈濟人文教育的理念,強調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中落實教育,擷取慈濟的真人實事為教材,以一種經由付出愛、服務人群的過程,所凝聚的人文思想、人文環境來涵養學生;希望傳達的是——美感的文化、簡單的生活、用心的做事、負責任的態度以及彼此尊重的生活方式。生活簡單化,就不會花太多精力去追求名利財富,而可以把多出來的時間、精力,去做利益人事。

Wednesday, July 6, 2011

【『價值完成』治療法】

許多人是因為生命失去重心,內在出現問題後,身體才跟著出問題的。其實,疾病要傳遞給我們的訊息,就是促使我們反省,改變自己的生活,覺察自己各種執著的習性,再找到值得自己奮鬥的目標,重新感受生命發出的光和熱。一但生命中無數可能性的道路打開了,而且生命的挑戰增加,我們那股生命能量也發揮出來時,那麼身上的腫瘤就會跟著萎縮。


另外,敞開心胸與人談話也是一種釋放的方式。在某些層面上,我們內在都有個心靈受傷的小孩,如果我們能放下身段,別怕失去面子,放下一切的掛慮,全然的信任ˋ接納與包容,把心中種種委屈心酸和矛盾痛苦都說出來,那麼在整個談話過程中,我們內在那些受到壓抑的能量也能獲得釋放。

每個人心裡面都有一個內在英雄,他的存在是爲了實踐愛,以及我們的生命藍圖和理想。我認為,治療癌症最快述的方法是「價值完成」療法。人一旦面臨生命威脅的衝擊,內心的愛往往會被激起,癌症的出現讓人們把受到壓抑的生命能量釋放出來,也把人們對生命的熱情提昇到最前線。我們應該問自己:「你喜歡現在所過的生活和所創造的人生嗎?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就勇敢地去改變它!

~摘自【癌症不是絕症】

Thursday, June 30, 2011

生命潜能

蔡明霞老师讲座 《生命潜能》的感想


上个周末,我很荣幸的去听蔡明霞老师的讲座,主题是:《生命潜能》。第一次见到蔡老师时,感觉她全身散发的都是正面的能量(呵呵,自从上了她的课后,不知不觉说什么都跟能量有关), 非常有善,有朝气的人.



生命潜能 - 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量 - 潜意识. 只要你时常为你的潜意识输入正面的讯息,很多事情,只要你think positively, 好事就会发生. 你可以试看每天临睡前或起身时,为自己祝福,譬如说:"我会越来越健康","我会有美好的一天”。你会发现你会越来越健康,越来越开朗。千万不要小看潜意识,如果你时常think negatively, 不好的事就会如你所愿的发生。蔡老师给了很多真人见证,还让我们做了小试验,效果令我目瞪口呆。



课程内容我不多说了,有机会你们可以去上她的课。再跟你们分享蔡老师说的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话:

1.要紧记:无论我遭遇了什么,我都要快乐地生活。

2.要换个角度去看困境:与其埋怨“为什么会是我?为什么我会那么倒霉?“ 不如把那悲愤的力量转化成解决问题的力量。

3.忧伤沮伤时,问一问你自己: 停留在这个阶段对我有什么好处?

4.一个人如能时时存有感恩心,感恩我们天天都还能好好地活着,感恩能工作就是福气。

5.祝福他人,你将会得到双倍的祝福。诅咒他人,你将会收回双倍的诅咒。聪明的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? 

《告别忧伤》。

蔡明霞老师讲座《告别忧伤》


蔡明霞老师讲座《告别忧伤》

周日, 07/16/2006 - 14:00 — webmaster



心莲报导





蔡明霞老师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,曾主持电台丽的988[梦寐以求]节目,现任美国西华脑能活用方法专业讲师。她经常受邀至各团体机构演讲,对于 亲子沟通、青少年辅导、成人教育、情绪管理、自我成长等心灵课题很有心得。6月23日蔡老师受槟城檀香爱心福利中心的邀请到檀香寺作一场讲座会,讲题是 《告别忧伤》。



蔡老师的讲座会每一回都会吸引很多听众,原因是蔡老师不是以说教的方式去演讲。她常常在讲题中穿插了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听众自己去思考,再拓出一条生路。蔡老师指出,依丽沙白库伯勒说有四种人在面对困境时往往无法自拔:



1. 否认━━ 这种人是:他已出状况了,你去表示关心,他会告诉你: “我没事,我很好啊!”

2. 愤怒━━ 为什么会是我?上天真是有眼无珠!

3. 讨价还价━━ 如果生命可以再来一次多好。

4. 忧伤沮伤━━ 停留在这个阶段对你有什么好处?



蔡老师提出几个 自我强健 的方法:



1.接受挑战━━ 要明白危机就是转机。

2.探索 ━━ 要 敢 去感觉创伤,允许自己有表达创伤的空间;

要 觉 察自己的情绪才有办法去转化它;

要领 悟, 要把目光投射在自己的身上;

要 放 下情绪

最后要试着去改 变 ,一定要跨出自制的框框。

3 开创━━ 给自己开创机会。

4 转化━━ 要紧记:无论我遭遇了什么,我都要快乐地生活。

要换个角度去看困境:生命中发生的事都是一份神秘的礼物。



蔡老师一再强调:人生本来就不圆满,天空也不是天天都蓝,人都要面临起起落落,如果你对于失落有准备,对忧伤有配备,那么你就能更坚强去面对。一个 人如能时时存有感恩心,感恩我们天天都还能好好地活着,感恩能工作就是福气;对自己的身、心、灵要常常整理、锻炼,这种心理环保很重要。遭遇困境、失落, 如果以嗔心去面对,那是注定要失败的。



蔡老师也教导听众们一个舒解情绪的有效方法,那就是:观想天蓝色的光从头直泻而下,慢慢地看着它向下一直到脚下。这样会把我们的情绪从脚底输出。你不妨回去试一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