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ugust 3, 2011

嚴長壽:教育應該不一樣

「教育不是後照鏡,而是探照鏡,我們不要為孩子規畫未來的事,而是要有開放的空間及國際觀的學習、真正的學習是發現問題,然後去『找答案』,而不是『答答案』。」這是嚴長壽對目前的教育模式,發人省思的一段話。

為教育理念勤奔走 不遺餘力
「公益平台基金會」董事長嚴長壽,於6月25日受邀於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擔綱講座,以「教育應該不一樣」為題,提出他對臺灣教育體系的觀察、憂心與建議,吸引550位關心教育的學生、家長、教育工作者聆聽。

講座由天下文化出版社林天來總經理主持,他引言介紹:嚴長壽用觀光與世界做朋友,慈濟以慈善走出世界。在人文關懷、藝術培養、品德教育,其理念與慈濟證嚴上人很貼近,他們都是台灣最好的品牌,臺灣何其有幸有他們。

年過六十人稱「嚴總裁」的嚴長壽,生命歷程豐富,累積了很多經驗,用溫文誠懇的態度分享、回饋,他說:「挑戰自我、常保熱忱,面對挫折是很好的學習機會,用正面學習的態度,放下執著煩惱。」而他最喜歡「甘願做歡喜受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」,兩句《靜思語》讓他茅塞頓開。


做貴人、當天使 找到自信熱忱

「受好教育不見得有好工作與好的未來,所以要做自己的貴人,知道自己的長處,找到自己的方向,不要只在乎外面及父母的看法,而忽略經營自己的一方之地。面對挫折要有療癒的能力,即使是平凡的人生,也不要只是做平庸的人。」嚴長壽期許年輕人,不只做自己的天使,還要做別人生命中的天使,幫助別人找到自信與熱忱。

談及家長面對教育的態度,嚴長壽難掩擔憂:「有些家長只求讓自己孩子有安定的生活、穩定的未來,抹煞了學子的熱忱與使命感。」家長認為傳統的考試是最公平、放心的方法,但考試考不出對國家的熱忱、使命感。

點燃希望之燭 定位生命價值

嚴長壽說,小孩除了考試,生活以外的事物與學習都不知道,未來的世界不能靠考試創造的。「我們慣用填壓式的教法,是無法點亮孩子的天賦與優勢,因為教育不是倒滿一壺水,而是點亮一根蠟燭。而許多父母都認為讀書是唯一的方法和管道,怕輸在起跑點,卻沒贏在人生的最終點。」

傳統的考試教育,只是表現強記的能力,而限縮了孩子其他發展的能力,讓年輕人看不到藝術、人文等。嚴長壽談到,用技術和英數理化來量化教育,孩子長大後無法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。反觀德國、芬蘭……等國家,他們重視學生的天賦、熱忱、溝通能力,及創作思考的能力,從中找到自己的真實價值,這也是社會的核心價值。
嚴長壽認為,教育應該回歸初衷,用啟發式教育使學生有思考空間,明白自己扎實的內容及力量在那裡。

聆聽的會眾非常踴躍,約有五百五十位,其中有校長、老師、家長、學生等,可見大家對教育的關心。(攝影者:潘道清,地點:慈濟人文志業中心,日期:2011/06/25)

教育新思維 開放空間國際觀

對於教育我們應該要有新的覺醒,嚴長壽如此說道。

教育不是後照鏡,是探照鏡,我們不要為孩子規畫未來的事,而是要有開放的空間及國際觀的學習,真正的學習是「發現問題找答案」,而不是「答答案」。嚴長壽認為,用啟發式的教育打破僵化的教育,讓年輕人有挑戰問題的能力,走向國際帶向未來。
如何讓台灣不一樣?嚴長壽認為,必須從藝術美學改變觀念及態度。個人除了滿足所擁有的,還要找到人生真正的價值;傾聽、找到自己的優勢及核心價值,全心全意的付出,無所求地影響、照顧社會 ,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飽滿。

嚴長壽用「無可救藥」的熱忱、敏銳觀察力及使命感,驅動自己為台灣教育繼續努力。近來出版《教育應該不一樣》一書,透過著作他呼籲大家,因為一念之轉、一步之遙,真正的讓台灣變得不一樣。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】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